是他也是你和我的口述歷史 — 崇基人傾吓偈 — 唐碧筠(1982/社會工作)、鄧學海(1983/社會工作)及羅曉婷(2024/宗教研究)

是他也是你和我的口述歷史 — 崇基人傾吓偈 要經營一個媒體頻道從來不簡單,不少公司縱有人手有資源,但要穩定 地推出新內容也十分困難。由去年三月開始,有一個圍繞崇基人和事的 清談播客(Podcast) —《崇基人傾吓偈》(Chung Chi Chats),卻風雨不 改地每個星期更新,三位主持和各地崇基人談天說地,而且集集高質。 「口耳」相傳之下,聽眾更橫跨不同年代。節目最令人佩服之處,是背 後的「鐵三角」— 唐碧筠(1982/社會工作)、鄧學海(1983/社會工作) 及羅曉婷(2024/宗教研究)三位熱心校友,他們每星期都找「崇基人傾吓 偈」,編、採、錄均由三人自發包辦,完成製作節目便上載到網絡平台 無私分享,一切心血努力純粹出於對崇基的熱愛與感情。今期就讓大家 轉換角色,由《崇基校友》邀請三位主持人「傾吓偈」,跟他們談談初 衷,以及製作節目路途上不為人知的難忘事。

是他也是你和我的口述歷史 — 崇基人傾吓偈 — 唐碧筠(1982/社會工作)、鄧學海(1983/社會工作)及羅曉婷(2024/宗教研究) 2025-02-04T16:20:56+00:00

Just Carry On — 吳家榮醫生(2005/醫學)

Just Carry On 自小因骨癌而截肢的吳家榮(2005/醫學),沒有因為病患而放棄人生,反而覺得既然大難不死,上天就像另有重任加諸他身上。他珍惜得來不易的生命,努力成為醫生及擔任義工,鼓勵其他患病同路人;又同時服務多間非政府組織,更於二零二零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即使病魔奪去了吳校友一條腿,卻並沒有磨滅他的鬥志;面對難關,就是偶爾去到絕地懸崖,他也深信前面開遍夏季的花卉。吳校友坦言如果沒有患癌,可能也會當上醫生或參加義工服務,但卻未必有今日的體會。跟死神擦身而過令吳校友珍惜現時擁有的健康、時間、家人和朋友,更讓他堅定地把關懷和愛心如種子一樣撒出去。

Just Carry On — 吳家榮醫生(2005/醫學) 2025-02-04T16:13:52+00:00

以生命影響生命 — 關美寶教授(1985/地理)

新任崇基學院院長 關美寶教授專訪 關美寶教授(1985/地理)是崇基學院七十二年來首位女院長,自今年八月一日履新伊始,她便馬不停蹄會見崇基各持份者,積極籌劃書院的發展和了解學生需要,為未來四年任期擬定工作方向。《崇基校友》今期專訪關院長,認識這位世界頂級學者的成長歷程,同時了解她對崇基學院學生發展及校友事務的願景。

以生命影響生命 — 關美寶教授(1985/地理) 2025-02-04T11:19:12+00:00

沒有硝煙的戰爭 — 岑潮輝(2001/哲學)、司徒偉文(2000/電子工程)

除了東歐地區的轟轟炮火,世界上還在醞釀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五月三十日,全球幾百位人工智能專家包括被稱為「AI之父」的Google前副總裁欣頓(Geoffrey Hinton)、ChatGPT開發商OpenAI行政總裁奧爾特曼(Sam Altman),以及來自DeepMind、Anthropic、微軟、Google、中科院等高層及科學家發表聲明,警告人工智能可能引致人類滅亡,風險猶如世紀疫症及核戰,敦促全球將其列為首要議題。兩個月前全球首富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也曾經和其他數百名專家發表公開信,呼籲在確定安全無虞之前,暫緩人工智能研發工作。 由人工智能流行的一刻開始,爭辯和擔心就從未停止。科幻電影中,人類被人工智能取替甚至淘汰的情節會否成真? 要了解這場看似深奧遙遠但其實很切身的戰爭,《崇基校友》找來兩位截然不同的專家,一位是投身人工智能產業多年,初創公司Asiabots的負責人岑潮輝(2001/哲學);另一位是一直致力於人工智能研究和教育的中大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司徒偉文(2000/電子工程)。他們除了分享從工作上對人工智能的看法外,也從大學時本科的視角,分析人工智能對個人和社會的多重意義。兩者不約而同認為,認清人類的獨特價值,予以保留及好好發揮,才能勝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沒有硝煙的戰爭 — 岑潮輝(2001/哲學)、司徒偉文(2000/電子工程) 2023-08-08T16:32:35+00:00

崇基人 崇基夜 崇基情 — 崇基學院七十週年校慶晚宴

經過一年多的等待,崇基學院七十週年校慶晚宴在十月三十日於尖沙咀瑰麗酒店宴會廳圓滿舉行,出席的嘉賓和校友都度過了愉快和難忘的一晚。 雖然受疫情影響,晚宴有點姍姍來遲;而且在人數上限、場地佈置、以至節目安排上的各項細節都要作出相應調整,但這些限制卻無阻我們同賀學院鉑金禧的熱忱 — 多年老朋友難得面對面相見,可以近距離寒暄問好;相隔千里的海外校友,當晚藉科技之助可以實時分享喜悅;場內場外滿有心思的資料展覽,不單帶領我們回顧崇基的珍貴歷史,同時更讓我們登高望遠、計劃未來。 這一次「既是最小、又是最大」的校慶晚宴,是崇基人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同心合力籌辦而成;讓我們好好記住這個別具意義的崇基夜,細味箇中深厚緊密且連綿不斷的崇基情。

崇基人 崇基夜 崇基情 — 崇基學院七十週年校慶晚宴

2023-03-21T09:46:48+00:00

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 陳昭蓉(2017/音樂)、陳雋騫Phoebus(2003/音樂)

常言道:「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這名言或許很多人聽過,但現實中的「為理想而奮鬥」卻比簡單一句格言複雜得多。畢業後大家總要先為生活、為前途、為責任籌算,大部分人就此跟隨主流價值觀過營營役役的生活。就算你是能鼓起勇氣踏上追夢旅程的小撮人,一路走來卻發現,原來這條路比想像中艱辛且迂迴,沿途充滿變數甚至打擊,目的地更似是愈走愈遙不可及…… 要以藝術謀生本身已被普遍認為屬不一樣的道路,而在香港發展音樂事業又會是何光景?陳昭蓉(2017/音樂)鍾情低音大提琴,幾年前放下穩定的小學教職,轉當全職樂手。揹上比她還要高的提琴,獨自在歐洲尋找演奏機會,探索亞洲女樂手的一片天。音樂系校友會會長陳雋騫Phoebus(2003/音樂)畢業時正值經濟低潮,在缺乏傳統演出機會下主動開闢不同的可能性,轉戰商場演奏的他廣受歡迎,更為其他樂手協調工作機會和主持電台音樂節目。兩位相隔十多年畢業的音樂系校友在今年「崇基校友尋夢計劃」相遇 — 昭蓉是入圍參加者,Phoebus則是坐在另一端的評審。 兩個截然不同的追夢故事,有着同一個訊息︰只管做好自己,當你準備充足,上天自會有最好的安排。

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 陳昭蓉(2017/音樂)、陳雋騫Phoebus(2003/音樂) 2023-06-15T12:00:06+00:00

「陪你抗疫 — 從恐慌到染疫康復」 — 梁淑瑜(2006/社工)、葉珮嫦(1989/新亞/內外全科醫學)、葉妙妍(1994/心理學)、余紫達(2007/電子工程)

本港第五波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終於在四、五月開始緩和,隨著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市民生活有望逐步恢復正常。回想起疫情最嚴重的二、三月,每天確診人數動輒過萬,核酸檢測站外大排長龍,市民為購買快測劑、藥物、糧食等物資四處奔波,全港幼兒園、中小學提早放特別暑假……大家的生活都大受影響。與此同時有關抗疫措施的傳言及消息滿天飛,大家難免感到無所適從和焦躁不安。我們每天都反覆思考,怎樣才可有效地預防感染?萬一自己或家人不幸確診,在醫療資源緊絀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處理? 崇基校友會於三月二十四日晚上舉辦線上講座,主題為「陪你抗疫 — 從恐慌到染疫康復」。由親子調解專家梁淑瑜(2006/社工)主持,邀請老人科專科醫生葉珮嫦(1989/新亞/內外全科醫學)、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1994/心理學),以及經歷過一家人先後確診,現已康復的余紫達(2007/電子工程),從醫學、心理及康復者的角度,解釋有關新冠疫症的種種迷思,並提供疫情中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議。今期《崇基校友》把當晚講座內容記錄整理供校友細讀參考,希望與校友共同紓解抗疫兩年多來的身心壓力,攜手跨過新冠疫情這一難關。

「陪你抗疫 — 從恐慌到染疫康復」 — 梁淑瑜(2006/社工)、葉珮嫦(1989/新亞/內外全科醫學)、葉妙妍(1994/心理學)、余紫達(2007/電子工程) 2022-09-09T10:42:51+00:00

跨越七十載 —熊二哥的崇基故事(1956/經管)

他,是最早期的崇基學生、最資深的崇基校友、更是最大力支持後輩的崇基學長。

他,曾任崇基校友會會長、崇基校董會主席;七十年來,他見証着崇基從港島堅道幾個租借而來的課室,一路走來成為植根於鞍山下吐露旁、一所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學書院。

他,盡心竭力且不問回報地推動母校的發展,是崇基的標誌、崇基人的典範。

他,就是熊翰章(1956/經管) — 我們的熊二哥。

跨越七十載 —熊二哥的崇基故事(1956/經管) 2022-04-12T16:42:28+00:00

專訪歌手和文化研究博士梁嘉茵校友(Serrini)(2013/英文)

要介紹梁嘉茵(2013/英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她的歌聲、談吐和形象有別於傳統主流歌手,既是「騎呢小清新」,也是「Indie女王」和「陀地歌姬」。她形象多變、曲風獨特、取材貼地,吸引不少樂迷,近年屢屢獲得媒體的肯定。

粉絲總愛以不同的別名稱呼她——「梁總理」、「媽咪」、「文青」,甚至「條女」。從這些看似隨口亂說的暱稱中,都能找到文化象徵意義。身為歌手和文化研究博士,她將知識融入作品中,打破社會既有想像。

我們從大學生活、合群與獨處,談到流行文化、性別標籤、創意與理想……她對世界的想法,如她的歌曲般豐富精彩,而且一點也不從俗。

由喝不到波霸珍珠奶茶的蘇菲亞,變成在漆黑的K房裏唱心事的金毛玲,再蛻變成扭轉惡劣命運不妒忌恨咬着疑問的Gwendolyn,她就是Serrini。

專訪歌手和文化研究博士梁嘉茵校友(Serrini)(2013/英文) 2021-12-17T12:16:36+00:00

專訪新任崇基學院 校董會主席陳德霖 (1976/社會學)

身高六呎且彬彬有禮的他甫進門,便成為會議室內眾人的焦點。大家尚未就座,他就著緊地與院務主任張美珍博士談起如何加快校友登記進入校園的流程。此時負責接待的同事徐徐端上一杯加了奶的咖啡,他先禮貌地請同事多泡一杯黑咖啡,但特別補充說一定會先喝她那杯加了奶的。互相介紹過後,正要開始拍攝封面照,他著我們先等一等,原來為了配合訪問,他要先繫上預先帶來的崇基領帶。準備充足、清晰利落,他就是前金融管理局總裁,新任崇基校董會主席陳德霖(1976/社會學)。任期伊始,陳主席接受《崇基校友》訪問,暢談他的學生歲月和職場心得,更分享他對崇基氣質的體會和對崇基人的期盼。

專訪新任崇基學院 校董會主席陳德霖 (1976/社會學) 2021-09-24T17:54: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