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 陳昭蓉(2017/音樂)、陳雋騫Phoebus(2003/音樂)

常言道:「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這名言或許很多人聽過,但現實中的「為理想而奮鬥」卻比簡單一句格言複雜得多。畢業後大家總要先為生活、為前途、為責任籌算,大部分人就此跟隨主流價值觀過營營役役的生活。就算你是能鼓起勇氣踏上追夢旅程的小撮人,一路走來卻發現,原來這條路比想像中艱辛且迂迴,沿途充滿變數甚至打擊,目的地更似是愈走愈遙不可及…… 要以藝術謀生本身已被普遍認為屬不一樣的道路,而在香港發展音樂事業又會是何光景?陳昭蓉(2017/音樂)鍾情低音大提琴,幾年前放下穩定的小學教職,轉當全職樂手。揹上比她還要高的提琴,獨自在歐洲尋找演奏機會,探索亞洲女樂手的一片天。音樂系校友會會長陳雋騫Phoebus(2003/音樂)畢業時正值經濟低潮,在缺乏傳統演出機會下主動開闢不同的可能性,轉戰商場演奏的他廣受歡迎,更為其他樂手協調工作機會和主持電台音樂節目。兩位相隔十多年畢業的音樂系校友在今年「崇基校友尋夢計劃」相遇 — 昭蓉是入圍參加者,Phoebus則是坐在另一端的評審。 兩個截然不同的追夢故事,有着同一個訊息︰只管做好自己,當你準備充足,上天自會有最好的安排。

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 陳昭蓉(2017/音樂)、陳雋騫Phoebus(2003/音樂) 2023-06-15T12:00:06+00:00

「陪你抗疫 — 從恐慌到染疫康復」 — 梁淑瑜(2006/社工)、葉珮嫦(1989/新亞/內外全科醫學)、葉妙妍(1994/心理學)、余紫達(2007/電子工程)

本港第五波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終於在四、五月開始緩和,隨著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市民生活有望逐步恢復正常。回想起疫情最嚴重的二、三月,每天確診人數動輒過萬,核酸檢測站外大排長龍,市民為購買快測劑、藥物、糧食等物資四處奔波,全港幼兒園、中小學提早放特別暑假……大家的生活都大受影響。與此同時有關抗疫措施的傳言及消息滿天飛,大家難免感到無所適從和焦躁不安。我們每天都反覆思考,怎樣才可有效地預防感染?萬一自己或家人不幸確診,在醫療資源緊絀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處理? 崇基校友會於三月二十四日晚上舉辦線上講座,主題為「陪你抗疫 — 從恐慌到染疫康復」。由親子調解專家梁淑瑜(2006/社工)主持,邀請老人科專科醫生葉珮嫦(1989/新亞/內外全科醫學)、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1994/心理學),以及經歷過一家人先後確診,現已康復的余紫達(2007/電子工程),從醫學、心理及康復者的角度,解釋有關新冠疫症的種種迷思,並提供疫情中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議。今期《崇基校友》把當晚講座內容記錄整理供校友細讀參考,希望與校友共同紓解抗疫兩年多來的身心壓力,攜手跨過新冠疫情這一難關。

「陪你抗疫 — 從恐慌到染疫康復」 — 梁淑瑜(2006/社工)、葉珮嫦(1989/新亞/內外全科醫學)、葉妙妍(1994/心理學)、余紫達(2007/電子工程) 2022-09-09T10:42:51+00:00